【讲好辽宁(本溪)故事】瞧,塔峪村的赤松茸水嫩嫩的!
本期讲述人
本溪市明山区政协委员
吕 航
(农业界别)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品鲜吃鲜的季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瞧,棚中的赤松茸水嫩嫩的,正在以饱满的热情邀请亲朋好友们,来到塔峪村这个美丽乡村体验采摘品尝。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一村一品”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赤松茸作为塔峪村第一批基地种植的食用菌,为农民打开一扇增收致富的幸福门。
塔峪村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高台子街道,全村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3000亩,人口共260户836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土壤肥沃,雨量充分,主要经济产业有种植业、养殖业。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帮助下,紧紧围绕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取得可喜成效。在基地试种赤松茸23亩,平均每亩产量大概7到8千斤,年产量大约达到80吨左右,销往沈阳、市区等地,收入在60-70万元之间。
走进塔峪村赤松茸菌菇种植基地大棚,暖意融融,稻草和木屑等有机混合而成的温床上,一行行赤松茸破草而出,露出一个个圆溜溜的小脑袋,洁白的菌柄上顶着圆润肥厚的伞盖,长势喜人。赤松茸生长周期短,平均每半年收成一次,从九月份开始种植到第二年春,地温上升到25度的时候出菇。
说起发展大棚赤松茸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初衷,塔峪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志伟说:“村里老龄化显著增多,吸引年轻人回村务农比较困难,一次偶然的学习机会,了解到在大棚中种植赤松茸食用菌,不仅可以盘活闲置大棚资源,还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赤松茸发挥自身价值
赤松茸种植技术,赵志伟说得头头是道,因为他每天至少10个小时在棚里,观察赤松茸的生长状况。他介绍,赤松茸的种植离不开好的“土壤”,利用秸秆、玉米粉、木屑等制作出养料,发酵、铺料、播种,都需要经过精心培育和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品质。赤松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唇齿留香,可与野生松茸相媲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经常食用赤松茸可以有效医治和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还具有提高SOD活性,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抗病毒、抗细胞突变和增加免疫功能的能力。
忙碌采摘分享丰收喜悦
自2021年,赤松茸项目落地以来,塔峪村村民累计已投资20多万元,项目的顺利发展,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高峰期采摘基地每天务工的员工20人以上,解决了很大的用工缺口。塔峪村村民马雪说:“我和农友们一起在基地摘赤松茸,一天工钱130元,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好的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提升品牌种出致富路
在塔峪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志伟看来,发展赤松茸菌菇种植可谓一举多得。既盘活了村里闲置地块,又能把大量的废弃树枝转化成为富含优质蛋白的健康食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塔峪村的赤松茸销售模式从起初的销往果蔬超市、批发市场等方式逐步转为在抖音、快手等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另外在村委会的带领下,村民们成立家庭农场,带动村里5到6户村民发展赤松茸菌菇种植,持续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
赤松茸菌菇种植基地也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除了要拓展销路,还要尝试开展采摘、体验观光等特色旅游项目,让绿色食用菌产业发展迎来更加喜人的“钱”景。
瞧,塔峪村的赤松茸水嫩嫩的!村委会将继续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因地制宜推模式、创品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