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辽宁(本溪)故事】凡人微光 闪烁杏坛
本期讲述人
平山区政协常委
平山区北台中心幼儿园园长
王昕锐
(教育界别)
清晨5点半,闹钟准时响起,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6点半准时从家出发,到校后立刻打扫教室、填写防疫记录、复核当天计划;7点50在教室门口神采奕奕地迎接学生进教室,昨天病假的孩子一定要给个拥抱,再接过她递来的药标注好吃药时间;8点钟晨读,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拉开今天校园生活的序幕,一切看似平实,件件责任重大。这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平山区民生小学党员教师---李妲。27年来几乎不变的生物钟,27年杏坛耕耘,27年坚守初心。
坚守脚下这片教育热土
她的父亲做了15年民办教师,她的小学老师经常换了一个又一个,因为乡村教师实在太缺少了,因此她从小就立志从大山走出去做一名好老师。一毕业她就回到家乡一所村小工作,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居民分散,班级人数少,她担任的是三、四年级复式班的班主任,这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特别是辍学生的家访工作更上难上加难,面对一个个棘手的挑战,她从未萌生放弃的念头。每一个孩子都是大山的希望,看到整整齐齐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她心里无比欣慰,也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无论面对怎样艰苦的工作,都从容淡定地坚守脚下这片教育热土。
她心脏不好,三次住院都是医院、学校两头跑,学校的事永远排在第一位,就连产假也仅仅休息了70天,考虑到部队子弟学校的特殊性,稳定军人后方大局为重,不顾仅仅两个月的女儿立刻回到学校。面对家人、同事的不理解,她有过退缩也有过迷茫,但仅仅一瞬间,内心深处就回想起党旗下的铮铮誓言,舍小家为大家。
不一样的孩子一样的幸福
她爱这份职业更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在教过的近1000个学生中难免有智力低下的、性格怪异的、调皮捣蛋的、身体残疾的、家庭结构极特殊的,无论面对怎样的难题,她首先想到:孩子本身都是无辜的,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境遇,但有相同的老师,都应该享受相同的爱。
班里曾经有个学生,刚一出生,父亲一家嫌弃她是女孩,企图弃婴,母亲几经周折把她救回来,但受了刺激,母亲精神轻度失常,这个孩子失语症、智力低下,三年级接手这个班时班主任说女孩从来没笑过。看着这个和女儿同龄的孩子,她很痛心,每天下课走到哪都拉着女孩的手,带她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上课简单的问题都提问女孩,增强她的自信,“六一儿童节”给女孩买来和女儿一样的纱裙,周末带她俩一起去游乐场,渐渐地,女孩自理能力加强了,爱笑了,毕业时可以和别人正常沟通了。考虑到女孩和母亲的状况,女孩毕业后她仍关注考学就业等问题,一直到现在还常常在生活上帮助女孩。
这仅仅是她教学生涯里的一朵小浪花,无论多么调皮捣蛋的学生,她总能在相处之后找到转化的密码;无论对学习多么无感的学生,她总能在诊断之后想到激励的妙招;无论多么特殊的孩子都会融化在她无微不至的关怀里,绽放独有的花朵。师者仁心,当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一颗颗纯真的心灵,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她把爱毫无保留地平分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一样的幸福。
做踏实的钻研者和贴心的领路人
作为本溪市优秀教师、本溪市研究型名教师、本溪市优秀辅导员、市级骨干教师、平山区师德标兵,她从来没有停止钻研的脚步,带领年组老师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市课题研究十多项;多篇文章在国家刊物发表;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级优秀课例十几节;多次做市区级引路课;指导市区级班队会十余次……她经常鼓励身边的人:在我们前行的路上,重要的不是跑得有多快,而是不要停下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乐在其中。
2020年疫情突袭,线上教学面临的困难接踵而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成绩严重下滑,焦虑的情绪越来越重;家长、孩子一连几个月的朝夕相处,青春期撞上中年危机,紧张的关系一触即发......怎样办?作为年组长她敏锐捕捉到新的挑战,组织年组教师即刻进行线上研讨,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新颖的主题活动,舒缓学生情绪,优质地完成线上教学。她爱好广泛:运动,手工,旅游……她想做一个向日葵一样温暖、勇敢、开朗的灵魂,更好地引领学生和身边的伙伴。
2022年4月,她代表学校参加平山区线上教学评优课,当时突发的颈椎病折磨得她已经几天没睡一个安稳觉了,接到任务没有一句推脱。一边钻研教材教法,一边和参赛团队研究录制方法,镜头前全情投入的她,一面对学生就忘记了身上几百个针灸眼的疼,忘记了一抬胳膊都钻心的痛。
2022年4月复课后,她每天贴心地提醒年组老师及时排查和日报告、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准确上报年组信息,认真完成岗位大练兵活动,在她的带动下,年组各项日常工作都求稳求实:校内教学、防疫、减负、创城工作有条不紊,校外卡点值守、社区志愿者、办学机构排查工作也毫不放松。
长路漫漫,任重必然道远;坎坷难免,信念从未动摇;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凡人微光,闪烁杏坛,选择教育就是投入一场从一而终的奔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深学笃行,久久为功,心怀热爱,向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