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辽宁(本溪)故事】一号高炉的故事
本期讲述人
本溪市政协委员
本溪市政协学宣文化文史委副主任
民革本溪市委副主委
张丽华
(文化艺术界别)
本溪是我国的煤铁生产基地,以本钢一铁厂旧址为代表的本溪湖工业遗产群,属于我国早期工业文明和相关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我国煤铁生产的历史。
本溪湖煤工业遗产群坐落于本溪市溪湖区,溪湖区是本溪城市的发源地,历史上有“先有本溪湖后有本溪”之说,本溪来源于“杯犀”之意,此地有一座世界上最小的湖,湖小如“杯犀”,并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此湖为史上辽东胜景之一,此湖周边方圆数十里自公元927年开始,就有掘煤炼铁史记,本溪以此逐渐形成城市,并世称“煤铁之城”。
本溪湖遗产群共有8处遗址,近20个单体,集中连片,在仅有3平方公里范围内,包括本钢一铁厂旧址、本钢第二发电厂冷却水塔、大仓喜八郎遗发冢、本溪湖小红楼和大白楼、本溪煤矿中央大斜井、东山张作霖别墅、本溪湖火车站和彩屯煤矿竖井等,其中本钢一号炼铁高炉是至今我国现存炼铁高炉中历史最长的,炉龄超过百年的,且在原址从未移动过;采煤大斜井为当年号称亚洲第一、年产量超过百万吨,本溪煤矿中央大斜井是世界最大矿难纪念地,安奉铁路为最早的铁路大桥。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始建于1905年,是由日本大仓喜八郎和清政府合资创办的。1916年,张作霖成为中方股东代表。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为中国未来钢铁产业做了战略部署,即当时的“南有汉冶萍,北有本溪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本溪湖煤铁公司彻底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1945年,日本投降,对高炉进行了破坏,把最后一炉铁水凝固在了炉膛里。1948年,本溪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溪煤铁工人用铁锤和钳子,一锤一钎地把炉膛里的铁刨了出来。1949年7月,恢复生产的第一炉铁水向新中国成立献礼。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并为高炉开炉生产赠送“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旗帐,祝贺本溪成为新中国的军工重地。
2008年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进行了关停。2013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年来,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进行了保护修缮。目前,一号高炉、大白楼、小红楼、肉丘坟、张作霖别墅等8个文物保护项目全部竣工验收。
本溪湖煤铁遗址园设备保存较好,体现流程完整,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当年“全国文物遗址百大新发现之一”,2011年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国家工信部列入“中国首批工业遗产名录”,2018年被全国文物协会和建筑协会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20年公布为本溪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列入全国“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是集采煤冶铁生产、工业艺术流程、科学技术研究、先进劳模榜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一体的全国为数不多的工业遗产群。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下一步将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积极把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打造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成钢铁影视拍摄基地,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典范。
欢迎大家到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体验大工业的雄伟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