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十六字方针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时期的具体实际,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基础上,确立的一项加强与民主党派关系的长期不变的方针,简称“十六字方针”。它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赓续继承,更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协作关系的真实写照。直到今天,十六字方针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建设,充分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特色。1850年12月,马克思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章程中就指出:在无产阶级的斗争必须经过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力求把无产阶级的一切革命力量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把它们组织起来。列宁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决不应该把其他阶级和政党看作“反动的一群”,恰恰相反,它应该支持进步阶级和进步政党去反对反动阶级和反动政党。马克思和列宁阐明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策略的必要性,其思想理论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中被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八字方针乃至十六字方针的思想来源。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便逐渐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并称其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在近30年的奋斗历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首次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毛泽东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9月,中共八大进一步指出,“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时,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进一步作了深刻的阐述。
长期共存,是指共产党与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长期合作、共同奋斗。毛泽东指出,“只要谁肯真正为人民效力,在人民还有困难的时期内确实帮了忙,做了好事,并且是一贯地做下去,并不半途而废,那末,人民和人民的政府是没有理由不要他的”,民主党派在革命战争年代对国家是作出过贡献的,“都是历史上发生的”。这是民主党派可以长期存在的政治基础。长期共存主要是为了让民主党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毛泽东指出:党必须“抓一下统一战线工作,使他们和我们的关系得到改善,尽可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互相监督,是指各党派互相提意见、建议、批评。毛泽东认为,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毛泽东提出必须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现在必须存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但“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样“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为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毛泽东特别提到:“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当然,互相监督对民主党派的进步和改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毛泽东真切地表示:“我们希望各民主党派都能注意思想改造,争取和共产党一道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以适应新社会的需要。”
伟大历史转折与十六字方针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一时期,政协工作开始恢复重建,与之相应的加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也随之获得新的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1978年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政协第一次召开全体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在闭幕会上,邓小平特别强调,新的发展时期,革命统一战线必须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他说:现在,“我国革命统一战线必将在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斗争中,在向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一年后,他再次提出:“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现在的重点是“更多地解决现在的问题”。所谓现在的问题,就是四个现代化问题。
建设四个现代化要发挥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作用,必须重新确立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1979年6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上,邓小平指出,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再次明晰。10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进一步提出,“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都是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作用”,他满怀希望地说:“我们相信,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一定能够在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民主,加强法制,进行自我教育和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重要地位被重新明确起来了。
在明确民主党派的地位和性质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内必须再次明确处理同它们关系的方针。
邓小平首先恢复和继承了毛泽东提出并长期实行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需要政协就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实行互相监督,发挥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作用。”这实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的恢复。10月,邓小平面对各民主党派代表时郑重地提到: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方针”。1980年1月16日,他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进一步强调:“我们党同其他几个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方针要坚持下来。”邓小平特别强调,“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根本的原则。他指出:“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实的需要。邓小平指出:“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同我们党有过长期合作、共同战斗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亲密朋友。”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推动和帮助各自的成员以及所联系的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参加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也都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乃至于在“文化大革命”中,“绝大多数人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政治考验,仍然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动摇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这就构成了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长期存在的历史基础。邓小平还指出,民主党派中的许多成员是知识分子,不少人“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四个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原工商业者中不少人有比较丰富的管理、经营企业和做经济工作的经验,在调整国民经济、搞好现代化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原国民党军政人员以及其他爱国人士也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和社会关系,在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统一祖国的大业中作出自己的有益贡献”。这就成为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长期存在的现实需要。
邓小平指出,“互相监督”是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让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长期存在,就一定要他们发挥监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我们要“让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以利于政府集中正确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他向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发出热忱的希望,“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热心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
在继承八字方针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新增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八个字,形成了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二大报告郑重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同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八字方针正式发展成为十六字方针。
十六字方针是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十六字方针就是邓小平全方位的历史功勋的重要体现。它的提出,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同民主党派关系,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十六字方针是八字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是一个漂亮的口号,而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共同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开创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邓小平的指导下,1982年11月,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写入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随后,十六字方针成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十六字方针正确揭示了自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我国各民主党派从民主革命时期即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行,共同接受考验。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无产阶级政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斗争,共同创建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代表的一部分由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党之间的关系。邓小平指出:“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各民主党派所代表的力量已经不再存在阶级属性,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社会实践的锻炼下,逐步团结了大量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共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十六字方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和发展,民主党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统战部《关于帮助民主党派解决工作条件和干部待遇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干部的待遇问题,管理问题,阅读文件资料的问题,民主党派、工商联的编制和经费问题,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民主党派的后顾之忧被解决。从1986年底开始,中国共产党协助各民主党派重新充实和健全了领导机构,妥善解决了组织问题。同时,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独立自主,同时协商确定了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重点分工,积极支持他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开展各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工作和活动。
为加强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字方针精神的基础上,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次正式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提了出来,并明确提出要逐步使政治协商制度化,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党派和政党制度的快速恢复性发展。1989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由中央统战部组织了一个有民主党派人士参加的专门小组,代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彻底将这一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了下来。12月,中共中央将这一《意见》下发,《意见》中明确写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在统一战线方面,邓小平的伟大之处便在于以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在八字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十六字方针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理论,领导并决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各项事业。可以说,十六字方针是党际关系中团结民主的中国方案,更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精诚团结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各民主党派视为真诚的朋友与合作的伙伴,与其并肩战斗,共商国是;而各民主党派也始终不渝地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团结协作。在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通力合作,必将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
(注:此文作者系高钰,原载《中国政协》)